【古亭站-師大路市場口炒米粉】推薦度:★★★☆
老實說這一盤炒米粉的賣相真是不怎樣,不過這就是路邊攤的味,不搞花悄那一套,常常快速才是王道,當然「好不好吃」也至關重要便是。
就一眨眼的功夫「跟著舒國治尋小吃」的單元已來到第十八篇了,不過常來小虎家也注意這單元的好友,也許會發現怎這單元生文的速度變慢了?確然如此,主要原因在於「台北小札」一書中,台北一共得四十有七家,扣除兩三家小虎本就吃過寫過的多數有興趣、容易解決的(原因諸多,如距離、不適合單食)外大多數得以攻略,故剩下一半左右便只能慢慢消化。
突驚覺這一小段的幾家除了「慈聖宮的葉家鹹粥」(早已成文)外,竟全是沒有去過的店家,就不知看倌們有沒有嚐過這些「舒老」口中的台北小吃(笑)。
熟師大商圈的朋友大概都會知道師大路底有一小市場,「它」大約是接近「羅斯福路」,這家名為「生炒花枝」的小販就在市場口,也就是「頂好超市」的旁邊,沿著師大路尋找目標不至難覓。
這家店只開晚上時間,但大多數是以宵夜場為主。像這類「生炒花枝」其實在各大夜市都處處可見,這家為何能吸引媒體報導?想是有其獨門功夫?初見這文時對其有點不解,眾所皆知「舒老」一向以清淡食物著稱,這炒米粉、這宵夜也是他所愛?
這小小一盤生炒裡包含了「酸、甜、鹹、辣、鮮」單就味覺來說便是一場豐富的嚮宴,對這類「生炒花枝、炒鱔魚意麵」我知、吃的不多,較常吃的是「寧夏夜市」入口的那家,也是讓我愛上這「酸甘甜阿酸甘甜」的入門店,至若「炒米粉」便得說說基隆夜市的「阿華炒麵」所賣的「咖哩炒米粉」。
行文前我略為思索一下,這好像是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」第一次跟著我尋舒國治的台北小吃(不過應該說單元的食記,通常是我獨自一個人完成)。一來只因為當天我們首要目標沒開,這二來「師大夜市」是我們最愛的夜市,吃炒米粉前我們先去排了「許記生煎包」,當然小虎不免就近跟她大推【跟著舒國治尋小吃之十三】師大夜市冬瓜茶 (這是近來我去師大夜市必喝的小飲),看她喝的開心便是我不斷追求美食的動力。看了看菜單,我們點的是「什錦炒米粉、鱔魚炒麵、生炒花枝」三樣。
這類市場攤位往往最讓人垢病的便是環境衛生,這樣說並不是要說此家店「不衛生」,只是要告訴各位即然選擇坐下便要有心理準備,這白磁磚上白天市場想必推放著「菜、肉」等食材,手臂靠上便有一股黏勁上身,小小不舒服。(ps:話說我怎覺的無名的轉圖功能一點屁用也沒有,轉了半天也還是橫躺著)。
正格的在小虎開始寫食記的一年前我還不敢吃「鱔魚」,但「鰻魚」我卻很愛,不吃的理由是窮極無聊的意識問題「直覺看起來有點噁心,不想吃」,這就跟我從不吃「土虱」一樣;看了就不覺得「它」會好吃。
先說說這盤「鱔魚炒麵」吃過的朋友就了解其味道的重點便在「酸甘甜」的淋汁,嗜辣者交代老板投入些許「辣椒段」吃來不止多一味、多一個層次,也多新層代謝流些汗。這家的炒類主食的重點在帶著十分明顯的「黑醋味」,光端上來沒入口那「嗆味」便直撲而來,至於口感就得一個字:「脆」。
愛這味的朋友便了解「鱔魚」和「鰻魚」最大的分別點便在外皮的口感,「脆脆」的魚皮也是「炒鱔魚」的一大賣點。「外脆內軟」的絕妙口感也是我之後喜歡「它」的原因之一,想當然而這家的「鱔魚」自然也有此等功力,不過我要說的是這「鱔魚」細嘗時不免還是有股這類魚的微微「土腥味」,只是這味只在味覺的最未端才會跑出來,更絕的是隨著「鱔魚」消失在嘴裡,這股味也便盪然無存,想是「黑醋」發現了它解膩和去腥的功用?
這盤炒麵的「脆」不止來自於「鱔魚」本身,高麗菜和洋蔥亦「脆」且「爽口」十分迷人,特別是「洋蔥」咬起來極為夠味、好吃,麵條則是帶點輕微咬勁的「油麵」。
有些看小虎食記的朋友會私下告訴小虎,拍照時可以先整理一下盤面,這樣拍起來會好看許多,美味許多,坦白說小虎受教了,不過我寫食記要的是忠於陳現,並非要拍的有多美,特別是這類小吃我通常是店家怎端上來我便怎拍,難看便難看罷了,這也是一種真。
就味道來說這「生炒花枝」和剛剛的「鱔魚炒麵」沒有多大的不同,至於口感稍微有一點點不同。剛剛的「鱔魚」是「脆」,這炒花枝是「脆的不得了」!然若要說這是我吃過最脆的「花枝」應該也不為過,「脆」到我心裡直懷疑老板是不是將花枝拿去泡了什麼不明液體(當然這是玩笑話)。
其間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」跟我分享一事; 以前她是不愛這類「花枝、中卷、章魚」等魚貨,但邊咬著這「脆的異常」的花枝邊說自從【虎亂吃一通】【市府站】絕好調之「黑米」義式餐廳後,她覺得開始慢的喜歡了,我想這就是探尋美食的另一種收穫不是嗎?很多食物食材,我們不愛不吃的主要原因大半是先入為主的觀念,許多都是我們連吃也沒吃過,便一個勁的討厭、排擠,有時想來殊為可惜,當然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不曾嚐過好吃的同等「食材」或「料理」,以致於難以愛上「它們」。
最後幫這盤「生炒花枝」下個註解,同樣是「脆、脆、脆」,不管是「花枝」還是「洋蔥」、「高麗菜」,還有帶點咬勁為數不多的「紅蘿蔔絲」及「小黃瓜」,口感棒極了!
顯得有點雜亂的「炒米粉」(視覺上),烏醋的調味同樣是主力,不管相較於前頭的「炒鱔魚」醋勁是少了一些,同時吃的出一股傳統「炒麵」的醬油香氣。
說是什錦不過我看了一些,花樣種類好像不多,肉未、豬肝、蛤仔之外好像便只得「菜類」?「米粉」本身的口感是溼滑帶點微微的末端咬勁,大家都知道吃米粉迷人之處在於「它」比麵會吸湯汁,吃上來在嘴裡的「濕滑度」硬是比「麵」來的豐富許多,和食材的結合也更容易、更成功,另外還有一個好處也是「舒國治」先生文中大大讚揚的一點,一盤好的「炒米粉」功力深厚於否不在於現炒現吃,而在於「涼了」之後更是美味。
看書讀到這段時當下我是心有戚戚焉,心中不免想起文前提過的基隆「阿華炒麵」的「咖哩炒米粉」便是如此,故我在現場吃總點「炒麵」外帶必然換成「炒米粉」。這是何理道?原因在於「炒米粉」在冷卻的過程中也盡數將整盤「炒米粉」裡的「湯湯水水」全吸進米粉裡,當然也將整盤美味的精華給吸入,同時這也是「米粉」比「麵」適合冷食的原因之一;不會讓口感變的軟爛難以入口,相反的在久浸後「米粉」又多了一層「軟」讓有些米粉吃來的「微硬不舒服」口感減到最少。有機會再去師大,我也要買一盤這「炒米粉」帶回家中細細品嚐一番。
由於沒有門牌,小虎只能告知大家大約的位子是在羅斯福路和師大路岔口,頂好生鮮旁的市場巷內。
★★★跟著舒國治尋小吃★★★台北小吃札記一書店家全目錄
【小虎五四三】
不知道看倌有沒有發現,這篇我讚的多、批評的少可是給的卻只的★★★☆?重點在於我的回訪率,怎說呢?這炒米粉固然不錯吃,其「脆」的口感也讓我大大的驚豔,不過那「酸甘甜」的味道我卻然有一點小小意見,那便是味不夠,吃起來少了點爽快度,但這興許也是「舒老」會愛的理由?還有另一個較深層的原因,我不曉的對不對,直覺說便是「它」少了鍋氣,少了大火快炒的那種鍋氣,但這在此類「炒麵、炒飯」時又至關重要,我想這也是我評價不高的主因之一。至於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的評價亦然:「好吃,但應該不會再想來吃,最少它不會是來「師大夜市的選擇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